-
關鍵詞:
-
資料類型:
-
上傳時間:
2011-08-19
-
上傳人:
-
下載次數(shù):
1810
-
需要積分:
0
-
暫無上傳相關文件
-
資料簡介
-
我公司近期接到一款運動短褲外貿訂單,單量較大,面料為240T格子春亞紡,袋布為網布,腰內裝松緊,后下片與側片內嵌撞色嵌條。在該訂單的生產過程中,我們遇到了諸多困難:后育克拉嵌條易寬窄;腰包不實、切線易寬窄;后浪切線下炕、打裥;一字袋袋口不平、張嘴等。這直接影響到了公司的產質量。在公司多方協(xié)調攻關、努力安排和全體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才順利交貨?,F(xiàn)將該訂單生產過程中的難點及解決方法總結如下,供同行參考:
1后育克拉嵌條易寬窄
1.1工藝要求
后片上下片合縫縫倒上,內嵌撞色嵌條,外露0.3厘米(內無芯線),面切0.1+0.6厘米雙線。
1.2難點
?。?)因成品嵌條內無芯線,故嵌條易寬窄。
(2)操作難度大,產量低。
1.3客戶要求的傳統(tǒng)做法
?。?)將嵌條對折燙平。
(2)將嵌條先切于后育克上,車工縫紉時需控制嵌條0.3厘米的寬度,同時控制住育克1厘米的縫頭,難度較大。
?。?)切好嵌條后將育克反過來,下片置于育克下方按0.3厘米的定位線再切一道線。
(4)將上下片反過來,面切0.1+0.6厘米雙線。
這種做法的缺點是嵌條易寬窄,產量低,返工量大。
1.4解決步驟
?。?)在生產時客戶考慮到裝嵌條時需外露均勻,提供了0.1厘米的尼龍線,但生產中無法保證嵌條能的地外露0.3厘米(實際上應使用0.3厘米的棉線),經協(xié)商按能生產的原則,客戶提供了0.3厘米的芯線,但要求縫后必須抽出芯線。
?。?)我公司按此方案生產,車工稍有操作不當,芯線被0.1+0.6厘米雙線切住便無法抽出,生產過程中費工費力。經技術人員反復試驗,找到了不用芯線也能達到預期效果的辦法,得到了客戶的肯定,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。
1.5革新做法
?。?)將一小段0.3厘米芯線一頭固定于拉嵌條工具上,另一頭露出P69LH—1/8型壓腳1厘米長,注意長于1厘米嵌條向前運動時阻力增加易起皺。
?。?)用拉嵌條工具三合一將一頭固定的芯線放于嵌條內,使芯線起控制嵌條寬度作用。生產過程中芯線本身不跟進移動,省下芯線和人工抽芯線工序。
?。?)嵌條外露0.3厘米面切0.1+0.6厘米雙線。
1.6生產效率對比
?。?)傳統(tǒng)做法的三道工序工時:①燙嵌條27∥;②切0.3厘米線63∥;③上下片合拼51∥,合計141∥。
(2)革新做法一道工序工時:兩片拼縫同時拉嵌條55∥。
?。?)革新做法的效率是傳統(tǒng)做法的141∥÷55∥=2.56倍。
1.7質量對比
?。?)傳統(tǒng)做法嵌條易寬窄,見圖4上方短褲。
?。?)革新做法嵌條外露均勻、美觀,符合客戶要求。
2腰包不實、切線寬窄
2.1工藝要求
?。?)拼縫好四片前后片后,腰上口面料拷邊,折4厘米毛,內裝3.5厘米寬腰松緊。因為松緊只有3.5厘米所以要居中放。
?。?)腰切三道線,均分3.5厘米寬腰松緊。
2.2難點
?。?)腰松緊包不實。
?。?)切線寬窄無法控制,腰面起扭。
2.3解決步驟
?。?)打樣時向客戶提出“更改樣板”,即腰上口增加1厘米縫頭,上腰時下口包著松緊,可解決松緊包不實及切線寬窄問題??蛻艋卮穑杭涌p頭需增加裁剪單耗,故不能采納,希望找到其他解決辦法。
?。?)公司反復試驗后提出了“大身拷邊時連松緊一起拷”的建議,被采納,未增加裁剪單耗且松緊包實,切線均勻、平復,達到要求。
3后浪切線下炕、打裥
?。?1工藝要求
兩后片五線拷邊后縫頭倒右后片,面切0.1+0.6厘米雙線。
3.2難點
因后浪長度不夠,客戶提供的樣板后襠弧度太大,造成切雙線時稍拉緊反面縫頭便下炕、不拉緊正面切雙線時就打裥。
3.3解決步驟
?。?)調節(jié)五線包縫機的上下刀片使包邊花邊緣距鏈條線距離由1.15厘米調到1.35厘米,相當于增加0.2厘米縫頭。
?。?)切雙線時,不能扒縫而應適當含縫。
?。?)為防正面切雙線打裥,應適當拉緊裁片。
4一字袋袋口不平、張嘴
4.1工藝要求
袋布為網布,網布上口夾于腰內,前片與后育克合縫縫頭倒后,袋口為一字袋,袋口上下需套結。
4.2難點
袋口極易不吻合,張嘴。
4.3解決步驟
?。?)工藝要求使生產中存在問題:如果縫頭向前倒即使袋口有0.1厘米的誤差,打好、、套結后,套結打在面料縫頭上,因面料的拉伸遠無網布大,*可以掩蓋掉誤差;現(xiàn)縫頭向后倒,套結打在網布上,*.1厘米,袋口就張口。
?。?)前片勾網布袋布時,縫線要直,不能呈弧形;與后片拼縫時,網布袋布稍吃水,前片不能吃水。
?。?)腰切線時網布袋布在腰內的縫頭不能大,否則除袋布不平外,袋口還將張嘴。
5.生產總結
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外貿訂單其實生產起來并不簡單。產品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公司方方面面的力量及態(tài)度。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,客戶不滿意,曾一度使生產停頓。唯有從樣板、工藝、縫法、小工具的開發(fā)與應用等諸多要素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,才能生產出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。
(來源:中外縫制設備)
版權與免責聲明:
①凡本網注明"來源:紡織服裝機械網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機械網,轉載請必須注明紡織服裝機械網,。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②企業(yè)發(fā)布的公司新聞、技術文章、資料下載等內容,如涉及侵權、違規(guī)遭投訴的,一律由發(fā)布企業(yè)自行承擔責任,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。
③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④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